說起春節(jié),當然不能不提到壓歲錢。大家可知道,日本的新年,和中國的春節(jié)一樣,有著領壓歲錢的習俗,他們的“壓歲錢”名叫“お年玉”。

“お年玉”現(xiàn)在大多被認為是紅包,小孩子們在新年時領的壓歲錢。

但其實,有一種說法是,お年玉(おとしだま)代表的是一年「とし」的賞賜物(賜物「たまもの」),縮略語讀為“お年玉(おとしだま)”。
除此之外,還有另外一種說法,“お年玉(おとしだま)”中的“玉(たま)”代表的是“魂(たま)” 。原本呢,新年風俗就是把年神迎進家,招待后再送走。年神在這期間,會將摻雜著幸福和好運的,這一年份的“魂”分給人們。所以“お年玉(おとしだま)”就等于是“一年的魂”。

獲得年魂的方式呢,是通過鏡餅。以前,人們認為鏡餅里寄宿著年神的御魂,分鏡餅就代表著分年魂。
鏡餅一般由大小兩個餅重疊在一起供奉(其實就是年糕餅)。各地的習俗不同,還有三個重疊在一起的,在第二段處用表示吉祥的紅白兩種顏色的繩帶裝飾。
頂端用干柿餅、桔子等裝飾,有家庭和睦幸福的意味。

為了將代表“魂”的餅玉攝入體內,在新年時,各家都會將鏡餅做成“雜煮(用年糕,肉,菜等合煮的料理)”分給家人們吃。在日本,新年不吃雜煮就感覺不到過年的氣氛。
據(jù)說“お年玉”的習俗產(chǎn)生于江戶民間,經(jīng)歷過明治、大正,一直到昭和30年,日本經(jīng)濟開始高速發(fā)展。城市中送紅包變成了主流,對象也逐漸變成了小孩子們。“お年玉”的意思開始變?yōu)榱藟簹q錢。
新年時,除了一些長輩向晚輩,上司向員工,師傅向徒弟發(fā)壓歲錢外,其他人都相互贈送賀卡。

發(fā)壓歲錢對于孩子們來說是件開心事,但對于長輩們來講可是一件講究事。尤其是對于日本這個“排位意識”較重的國家來說,壓歲錢可不是亂給的。來看看以下幾個場景要怎么處理。
A:新年參拜神社時遇到了上司一家人,是否應該給上司的孩子發(fā)壓歲錢呢?
這時候不應該發(fā)壓歲錢。給上司的家人,即便是孩子發(fā)壓歲錢也是一件失禮的事情。如果無論如何都想表達自己心意的話,應該以“玩具費”、“學習用具費用”的名義送給孩子,但這也是有風險的,最好隨機應變。

B:外出見到朋友一家人,但沒有帶紅包袋該怎么辦?
如果沒有紅包袋,用其他的包裝紙什么的包一下也是可以的。遞給孩子時可以說一聲,不好意思沒有紅包袋來表示歉意。但是,絕對不可以什么都不包裹,直接把錢遞出去。這是很不禮貌的。

C:錢應該怎么疊起來,放入紅包袋內呢?

首先呢,應該把紙幣有人像一面朝上,然后先折左端,再折右端,形成三層。有的可以視紅包袋大小折成四層。但因為不太吉利所以盡量避免。

將紅包袋正面向上,折疊好的紙幣如下圖所示,不要顛倒的放入紅包袋中就ok了。

如果有硬幣的情況,也要注意應該正面朝上。日本的硬幣統(tǒng)一都是印有日期的一面為反面。
各式各樣的年玉袋(としだまぶくろ)
